感覺統合失調常見症狀、原因:職能治療師帶你認識感統的重要性


不少家長可能都聽過「感覺統合失調」,不過因為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形式相當多元,家長不見得能夠察覺,不小心就錯失治療黃金期。


感覺統合失調、異常是什麼?

大腦資訊和情感整合過程中,包含:前庭覺、本體覺、觸覺、視覺、聽覺、嗅覺和味覺等,會接受到豐富的感覺訊息。大部分人在發展正常的情況下,感覺統合的運作是相當良好的。但是,少部分的人,因為大腦神經發展出了問題,當大腦未能就環境需求有效地處理感覺訊息並作出適當反應,便是感覺統合失調(Sensory Integration Disorder/Dysfunction),導致行為、情緒、學習及運動協調上的困難。常見的狀況包含:
  • 好動、活動量大、容易分心
  • 膽小
  • 易怒固執、情緒不穩定
  • 左右邊常搞不清楚
  • 語言發展不良
  • 挑食、偏食
  • 不喜歡拼圖、剪紙遊戲
  • 初級反射整合能力不佳
  • 學習新事物能力不佳
  • 自我照顧能力發展障礙

對很多爸媽來說,一聽到自己的孩子有感統失調的情形,就覺得好可怕,怕會影響孩子的學習、專注力、人際關係,所以紛紛帶孩子前往醫院治療。但是換個角度來看,感覺統合異常其實並不是疾病、也不是智力問題! 只是孩子感覺統合能力發展得比別人慢一些

就如一群小朋友在賽跑,有人跑得快,而我們的孩子卻跑得最慢,當大家都跑回終點,場上只剩下我們的孩子氣喘籲籲的跑著,除了大聲給他【加油】以外,反正名次已經決定,為什麼不給他一臺滑板車,讓他趕快回到終點,不必受到場邊觀眾的嘲笑而影響自尊與自信。


給滑板車的概念

這件事在醫學上叫做「代償」。就像是從前一個經典的臨床研究,找了一群醫學院學生,請他們使用剪刀把一張紙剪成一半,接著觀察剪下來的痕跡,竟然發現有超過一半的醫學生無法平順的將白紙剪一半。

有人推想「萬一這些醫學生將來要幫病人開刀怎麼辦?」,再經過仔細探討,發現這些學生遇到需要剪紙的時候,就會找人幫忙,或者利用美工刀或裁紙機,因此為了達到同一個目標(剪紙),事實上可以利用不同工具,同樣的道理放在孩子的教育上,就叫做「因材施教」。


感覺統合失調常見原因

以現代台灣兒童來說,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可大致分為先天因素、環境因素和教養因素。

先天因素

主要由疾病、基因遺傳、懷孕期間使用藥物、吸菸喝酒、胎位不正、長期安胎臥床、早產、剖腹產、人工受孕等因素導致。

環境因素

現代小孩的日常活動空間,大多侷限於室內活動,缺乏各種大動作感覺刺激。特別是疫情期間出生的小孩,因為刺激相對又更少,更容易有感統失調的狀況發生

教養因素

家長的教養方式也可能引發孩子感覺統合失調,例如過度代勞或者是家長過度保護,反而剝奪了孩子動作練習的機會,因此也容易有感覺統合失調問題。


感覺統合訓練方式

許多關心孩子的媽媽會把孩子帶來診所治療,無不希望孩子能夠專心學習、聽話乖巧,所以目的並不是感覺統合變好,而感覺統合只是達到目標的方法之一

在〈安安優腦〉職能治療所,我們的治療師會以感覺統合治療為基礎,接著從兒童發展學、神經發展學、兒童心理學等理論基礎,借由職能治療專業來幫助孩子提高視知覺、加強手眼協調、促進肢體穩定度與反應速度,因此孩子才能慢慢地專心學習,接著媽媽也會覺得孩子變得聽話乖巧。

同時,接受治療必須長時間才能達到效果,但是我們不可能為了等孩子進步,而放棄孩子在治療期間的成長與學習,同時,職能治療師會利用孩子感覺統合的特色,提供父母在管教孩子時的注意事項,將孩子較為落後的能力,轉為幫助孩子專心學習的助力。

感統訓練:前庭覺

感統整合不良的孩子,可能平常需要不斷的動作才能滿足大腦的需求,因此在教室內常常坐不住,甚至搖晃椅子影響大家,對於這樣的孩子可以利用上課中間讓孩子起來活動,像是幫忙收玩具,或者幫忙發書本,這都可以滿足大腦所需而讓孩子能夠短暫穩定。

另一個族群是對於感覺統合過度敏感的孩子,他們通常是不太敢動的,因此大腦反應速度也會比較慢,所以教學的時候必須給孩子足夠的反應時間,同時也可以在上課前讓孩子適度的跑跑跳跳一番,這樣可以提高警醒程度,幫助孩子精神更為集中。

感統訓練:觸覺

較為敏感的孩子,對於別人的輕微觸碰都會感到不安,所以全部的心思都放在是否會受到別人觸碰而感到不舒服,結果造成孩子無法專心學習,如果又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,他會變得更焦躁不安,甚至大發脾氣,對於這樣的孩子,他們比較適合不具威脅的學習環境,像是教室的最後一排,至少他們不會因為擔心後面有人觸碰而忽略前面老師正在說話。

另一類的孩子對於觸覺較不敏感,對於環境中的改變也不會在意,這是大腦不去處理環境中的訊息,包括老師的動作與聲音,因此常出現明明眼睛看著老師,但是卻是在發呆、做白日夢。對於這樣的孩子,跟他們說話或上課時,需要聲音抑揚頓挫明顯,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注意到老師。

感統訓練:本體覺

整合較差的孩子,手腳的協調性表現較為落後,因此在體操或體適能表現上會慢人一拍,上課時必須給孩子時間做好準備,並且多次練習,給予鼓勵,孩子才能夠表現進步,另一方面,這類孩子對於教具的操作也會較為落後,所以必須在操作前讓孩子完全瞭解操作方法,同樣給予多次練習,孩子才能夠從操作中學習到知識與技巧。


當孩子有感覺統合異常問題時,接受職能治療絕對是第一步,但是治療畢竟只是一周之中幾個小時的事情而已,爸爸媽媽必須學習如何在家中幫助孩子感覺統合訓練,並且學習如何善用孩子感覺統合優勢或應感覺統合弱勢專案,幫孩子設計適當的學習方法。例如:
 
  • 建立規律作息
  • 安排平時感官活動時間
  • 鼓勵自理、參與家務
  • 避免過度刺激、減少聲光干擾

這樣一邊治療、一邊促進有效率學習的雙管齊下方法,才不會耽誤孩子的成長黃金期,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才能有正面的幫助。


安安優腦陪你一起,啟動孩子的腦力黃金期

我們相信,兒童的學習與發展,都與大腦的功能息息相關。因此,我們致力於透過感覺統合訓練、神經反饋訓練等方式,由內而外調控兒童大腦神經,幫助兒童改善大腦功能,發展出更完善的學習與生活能力。

安安優腦職能治療團隊,透過大腦優勢能力評量,全方面瞭解孩子的八大面向發展,包含專注力、情緒、語言、社交等等,精準分析孩子的根本問題,和爸媽一起引導孩子成長,激發孩子的潛能!  

預約諮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