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覺統合是什麼?職能治療帶你認識感統失調症狀,及感覺統合的重要性


感覺統合(sensory integration)對現代家長來說,應該是比較被提到的名詞了!然而大部分的家長,對於感覺統合真正的意涵卻一知半解。有些家長誤以為感覺統合失調的孩童就是過動兒,或以為感覺統合是在教導兒童做運動,這些觀念都沒有完全掌握感覺統合這個概念,僅是摸著邊際的看法。


感覺統合是什麼?

美國職能治療師,同時也是教育心理學家 Dr.Jean Ayres 在 40 多年前提出了「感覺統合」這個理論基礎。她指出在孩子發展高層次技巧(學術學習能力、動作發展)之前,必須擁有完善的基本感覺系統,且在腦內有效的整合來自感官(視、聽、嗅、味、觸)的各種訊息,我們就可以有效地運用身體,來展現生活必需的各種行為。

例如:我們要伸手拿果汁來喝,大腦相對會聚集的感官訊息就包含了:
  • 視覺(看到裝果汁的杯子)
  • 嗅覺(聞到果汁的香氣)
  • 觸覺(伸手去拿杯子)
  • 味覺(品嘗果汁的口感)
生活中的各項事務,舉凡做某個動作、學習技能、調節情緒和行為等,都需要靠「感覺統合」來達成。這些感覺彼此間緊密地相關,而且也與大腦其他發展過程有關的系統互相連結。

各種感覺輸入必須在腦內要先註冊,就像每位學生入學前必須先在學校註冊,學校才知道有你這個人要進入學校。 接著,在腦幹部分會對這些即「入學」的「感覺新生」進行處理,及對他們有所重視以做適當安排(警醒程度)。各種感覺刺激在腦內註冊後,腦必須對他們有適當的警醒反應程度。反應程度過高或過低,都可能會影響腦幹對感覺輸入的處理過程。警醒程度過高的孩子,會顯得比較 躁動 ,容易有注意力不集中、觸覺敏感的狀況出現;而警醒程度過低的孩子,會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過比較遲鈍。

因此,孩子要擁有正常的發展(包含良好的行為表現、優異的學術學習能力),前提是他必須擁有良好的感覺統合能力


前庭覺和本體覺是感覺統合的重要部分

每個人透過其本身的各種感覺系統,可由周遭的世界獲得各種訊息,但這些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發生的感覺處理過程,都是在無意識狀態下發生,所以我們通常不能感覺到它們的存在。而在身體的感覺系統中,腦幹的發展是幼兒大腦發展後續階段的關鍵因素,因此與腦幹發展有重大關聯的前庭覺和本體覺,當然也是大腦感覺統合的重要部分。

前庭覺
前庭系統跟大腦偵測頭部和身體的角度、移動速度和方向有關,被認為是引導身體與周圍環境空間相關位置的基礎,也是平衡感最主要的偵測器,會影響我們的專注力、警覺度、情緒和睡眠。

本體覺
就是我們可以感知自己的身體動作、閉上眼睛也能知道自己的手、腳、軀幹的方位,因此是對身體姿勢感知的重要能力,影響著一個人的動作控制調節與衝動控制能力。


感覺統合失調症狀有哪些?

大部分人在發展正常的情況下,感覺統合的運作是相當良好的。但是,少部分的人因為大腦神經發展出了問題,而無法表現出適當的行為,出現學習上的困難,或是動作表現不協調,這些情況可能就是感覺統合失調所導致的。常見的狀況包含:
  • 走路不穩常常跌倒
  • 做表情時臉部肌肉不協調
  • 沒辦法踢球或丟接球
  • 不專心、注意力分散
  • 害怕旋轉、容易暈車
  • 對某些材質的衣服過敏
  • 學習障礙、語言發展不佳
這些症狀有可能需要「感覺統合治療」的介入,來幫助幼兒神經發展臻於完整。如果想要瞭解孩子是否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,需要求助於專業的醫療人員才行,不可隨意自行斷定。

如果孩子出現下面的行為,可能需要接受感覺統合課程或治療。
  • 對感官刺激過於敏感或遲鈍
  • 身體知覺不佳或視覺動作不協調
  • 視知覺/聽知覺有問題
  • 動作組織或計畫能力不好
  • 學習力不佳,組織能力不好
  • 害怕離地或恐懼高處
  • 動靜皆不宜
  • 低自尊,沒自信


感覺統合課程訓練方向

在感統課程或訓練中,最重要的其實是家長回到家裏還能持續地幫助孩子,依據醫療人員所計畫與教導的活動,持續給孩子刺激和練習。配合訓練與治療計畫的實施,才能提高孩子感覺統合治療效果,因此家長的角色非常關鍵。

並非每個孩子都可能會出現感覺統合問題。然而,有幼小孩子的家長們所關心的,就是如何幫助自己的寶貝發展出良好的感覺統合能力!以下是幾個在家中常見的感覺統合症狀,但是家長自己就可以處理的方法。

動作協調度訓練

對於一般正常發育的孩子來說,只要有足夠的運動,就可以讓大腦神經發育得很好。所以常常讓孩子玩、動動身體、做不同的活動,即可促進孩子的動作協調品質。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在一天當中去從事不同的肢體活動,如:打球、唱跳等。

觸覺刺激

有些孩子對於特定材質的衣服會出現過於敏感的現象,或是對衣服上的商標織布出現較為敏感的反應。此時家長不要過於擔憂,只要先讓孩子適應一下或剪掉標籤就行了。平時也可以多選用不同材質的衣物,讓孩子觸覺適應。穿用之前需要先在孩子的手、腳、身體等部位輕擦,讓他們熟悉觸感,之後再讓他們穿用。有些孩子不喜歡被碰觸,可以用這種方式來降低觸覺敏感度。最後,適度的身體按摩,除了讓孩子產生被觸摸的好感外,也可促進親子關係。

暈車的處理

有些幼兒容易暈車,甚至嬰兒也會有因為暈車而不斷哭鬧的情形。暈車對孩子來說很不舒服,但是他們可能無法表達,所以常會哭鬧。不了解的家長,就會抱起孩子左右搖晃來安撫他們,孰知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更痛苦,哭鬧得更厲害!建議家長可以將車子左右兩邊的光線稍微遮擋,勿搖晃嬰幼兒,儘量平穩開車。若幼童暈車,可以讓他們坐在後座中間的位置,以便看到前方,然後讓他們可以吸吮或咬東西吃,並放些輕鬆的音樂來轉移注意力。

退縮、情緒不安的處理

可以多帶孩子出去接觸不同的人、不同的環境,然後試著鼓勵孩子動作,接近遊戲器具或他人。此時記住不要用強迫的方式拉著孩子去接觸這些物體或人物,以避免產生嫌惡感。如果孩子還是沒有辦法做出動作,家長可以試著讓孩子雙腳著地,然後用手輕拉前後搖,動作要慢,之後再讓他們去接近新事物。平時可以多玩扮家家酒,讓孩子有心理演練的機會。

感覺統合能力是我們維繫生存非常重要的能力,也是大腦神經發展的指標。促進感覺統合發展,可以讓孩子活動力好,腦袋聰明,也能具有自信,發揮良好的學習力,管理好自己的情緒。

家長們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動作困難、注意力問題或學習障礙,要儘早求助專業介入,透過早期療育來訓練孩子,提升大腦整合性的發展。


安安優腦陪你一起,啟動孩子的腦力黃金期

我們相信,兒童的學習與發展,都與大腦的功能息息相關。因此,我們致力於透過感覺統合訓練、神經反饋訓練等方式,由內而外調控兒童大腦神經,幫助兒童改善大腦功能,發展出更完善的學習與生活能力。

安安優腦職能治療團隊,透過大腦優勢能力評量,全方面瞭解孩子的八大面向發展,包含專注力、情緒、語言、社交等等,精準分析孩子的根本問題,和爸媽一起引導孩子成長,激發孩子的潛能!  

預約諮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