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容易受到驚嚇?爸媽注意!環境的影響很重要


做過媽媽的人一定有這樣的感受:身邊任何一點細微的聲響,就能讓懷中的寶寶重重地抽搐一下,甚至,還會讓寶寶突然頸後仰,臉上顯現出驚恐和不知所措的表情,好像受了天大的驚嚇。  

其實,這只是一種每個新生兒都會出現的、促進適應與生存的原始反射動作,生理學上稱為“驚嚇反射”。


驚嚇反射是什麼?我該怎麼做?

當寶寶蜷縮在母親體內 25 周時,就會出現驚嚇反射,一般來說,這種反射會持續 34個月。  

曾有人建議,為了降低寶寶的驚嚇反射程度,父母應該儘量減輕周圍的雜訊,讓寶寶生活在一個舒適、安靜的環境中。畢竟,對於寶寶稚嫩而敏感的雙耳而言,雨雨滴落下的聲音對他們來說都能變得擲地有聲,更別說家居生活中常有的開門聲音、炒菜聲音和父母對話聲音了。  

但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,父母不應為了減少寶寶的驚嚇反射,而刻意降低周圍雜訊


驚嚇反射對大腦發展的重要性

驚嚇反射是毎個健康寶寶所必經的生理發育過程,這種反射行為可以作為大腦發育速度評判的重要標準。

10 年前,有醫學專家建議,如果你的寶寶 4 個月以後仍出現驚嚇反射,很可能是大腦神經系統有問題。到了今天,人們發現,這些所謂“有問題”的孩子實際上活得無比健康。

最新嬰幼兒生理學專家認為,在 6-7 個月以內產生的驚嚇反射都是正常的,父母不用過分擔心。  

當然,有意製造雜訊,讓寶寶過度受驚嚇也是不對的。如果你的寶寶剛出生,鄰居就在裝修,製造出無休無止的雜訊,那麼最好的方法是觀察寶寶的大便,膽汁的顏色為黃綠色。

正常的新生兒糞便帶有膽汁,呈黃色。在確定餵養充足的情況下,如果寶寶的大便呈黃綠色,說明膽囊因受驚嚇而收縮,使排出的膽汁突然增加,而將腸道中的糞便染色了。大便呈綠色是受驚嚇過度的標誌,這時父母應該做的是找製造雜訊的鄰居好好談談,或在附近租間安靜的房子。  


寶寶容易受到驚嚇怎麼辦?這樣做提升安全感

➀ 在寶寶受驚嚇時,媽媽應該用手輕拍寶寶的後背,在他耳邊柔聲細語,後背是神經末梢豐富的地方,寶寶很喜歡被撫摸後背的感覺

➁ 在寶寶清醒時,媽媽可以在寶寶的眼睛上方搖鈴鐺、敲小鼓等,讓寶寶適應各種外界的聲音

➂ 當寶寶突然肘部彎曲、脖頸後仰時,說明周圍有讓他害怕的東西發生,這時媽媽應該迅速找到原因


安安優腦協助找對原因!及早介入更有效


當孩子出現狀況時,第一時間爸媽往往不知道怎麼辦,特別是新手爸媽更是容易緊張焦慮...其實,只要找出孩子狀況背後的原因、瞭解孩子的想法,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來溝通,就可以解決孩子的狀況!

安安優腦職能治療團隊,透過大腦優勢能力評量,全方面瞭解孩子的八大面向發展,包含專注力、情緒、語言、社交等等,精準分析孩子的根本問題,和爸媽一起引導孩子成長,三個月看見孩子的進步!  

預約諮詢 »